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我命由我不由天——友谊商店脱“僵”转型之路
最新动态
我命由我不由天——友谊商店脱“僵”转型之路
2025-07-032

我命由我不由天


清晨,蝉声初鸣,瑜伽垫在晨露未干的草坪上铺展,人们在一呼一吸间唤醒身心,汲取自然的能量;

午后,阳光炽烈,树荫下支起餐桌,慢享美食与闲适,让热浪也化作生活的温度;

傍晚,微风轻拂,花园里光影斑驳,随手定格,皆是风景独好的惬意;

入夜,皓月当空,挚友围坐,觥筹交错间,悲喜皆化作杯中故事……

当长安街畔那家承载记忆的老店拂去岁月尘埃,以崭新姿态重现时,它不仅是空间的重塑,更是一场传统零售在时代浪潮中的破茧重生。友谊商店的焕新,既沉淀了历久弥新的经营智慧,也为商业转型开辟了新的可能——它告诉我们:唯有拥抱变革,方能永立潮头;唯有步履不停,方能生生不息。

它的故事,既是商业转型的生动注脚,更是一份指向未来的时代启示。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01

从友谊看

城市更新项目改建

图片

友谊商店Citywalk地图

存量项目的转型升级是王府井集团参与北京“两区”建设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化都市生活方式的重点工作。友谊商店的升级改造是自身历史性的突破,关乎企业生存与未来发展;是集团稳固北京地区“大本营”,多面开花、多元发展的跨越;更肩负着城市从“增量扩张”转向“存量提质”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,意义重大。

当前集团针对城市更新项目、“老旧小”项目的升级改建有的正在进行中,有的已提上日程,此番友谊商店的初战告捷带给这类项目哪些启示与经验?

启示一:围绕“新消费、新体验”,承接“新方式、新内容”

新消费时代,商业空间需超越“交易场所”的定位,成为具有社交属性、主题性、体验性的场域。新消费体验的本质是消费价值的升维,其核心在于以场景为媒介,将消费行为转化为具有叙事性、互动性的记忆点;新生活方式则反映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结构性变迁,不再局限于单一购物行为,追求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柔性重构。友谊商店紧紧围绕新消费体验、新生活方式与稀缺性赋能进行升级改造,在招商方面下了一番功夫。

Berry beans咖啡今年1月开业,是友谊商店此次调整先期开业的商铺之一。之所以开业快,最大的原因是店铺经营面积仅15平方米,由原商店传达室改建,被网友称为“传达室咖啡”。店铺完全保留传达室风貌,信件收发箱里摆放咖啡豆名片,墙面悬挂值班人员工作准则,再搭配些有格调的小装饰,既没有破坏空间本身特色,又加入咖啡厅的气息,很多人特意在店门口喝一杯打卡,感受当“传达室大爷”的感觉。一个15平方米的经营场所租金收益可预见,但带来的关注度与流量无法估量,这里既有新消费体验、新生活方式,也有社交属性与情怀经济,出品、价位与新友谊客群有很高的契合度。

图片
图片

启示二:大胆尝试新的经营项目

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,大胆尝试新的经营项目是保持企业活力、驱动持续增长的核心生存策略。友谊商店在启动招商前,进行了扎实的市场调研、用户洞察和可行性分析,明确要打破传统商业招商定势,主动试水新项目,即使改造空间有限,没有可借鉴的经验,或者品牌初期规模小、模式不成熟,也要勇于探索蓝海市场,以赢得宝贵的窗口期。

引进青年旅社就是友谊商店一次打破业态边界的大胆尝试,这种“商业+住宿”的融合模式,满足Z世代旅行者节支、商务背包客高效的差旅需求,填补商店夜间空闲时段,制造24小时消费场景,不是简单的“在商场里塞进床位”,而是用青旅的社群基因重新定义商业空间,将传统的消费场所升级为青年生活方式的枢纽站。

北平机器、Ciao以及即将亮相的侍酒师餐桌,都是友谊商店打造“微醺社交”的新载体。在消费升级与新消费观念转变的趋势下,人们对高自由度、强社交属性和满足悦己情绪价值的“微醺经济”的需求日益旺盛。它们的进驻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消费群体前来探店,从而成为商店拉动客流与业绩的新增长点。

图片
图片

启示三:得青年者得未来

未来实体商业的消费主力向年轻人转移,并非简单的消费结构变迁,随着90后、00后进入职业黄金期与财富积累阶段,其消费能力将持续释放,完成从“潜力人群”到“核心客群”的身份跃迁。友谊商店为了抓住年轻消费者,摒弃传统的“性价比优先”观念,将卖场转化为消费者探索理想生活的实验场,让交易进化为价值共享,让商品进阶为新生活方式的满足。

引进超级转转前,友谊商店对转转的印象还停留在超市一角的回收机,最初双方的沟通只是用几张图纸勾勒未来,都不确定卖场会开成什么样子。友谊招商团队评估后认为这将是年轻人喜欢的场子,值得去尝试。当转转真正开业了,这里丰富的正品大牌、科技的售货方式、轻松的购物环境对标传统卖场有很大的创新,带给消费者完全不同的体验,成为新友谊最大的揽客招牌,也让友谊商店再现久违的排队场面。

图片
图片

启示四:延长顾客停留时间

如果说传统商业关注的是顾客的提袋率、客单价,新型商业追求的则是如何延长顾客停留时间,其深层逻辑是重构人、货、场的关系。友谊商店紧紧抓住实体店的核心优势:一是线上经营无法达到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,从目光所及到香气宜人,从唇齿留香到亲手触摸,构成实体空间的底层优势;二是打破消费与生活的界限,植入绿色、自然、慢生活等“生活插件”,在特别时段设计差异化的活动,为消费者制造“时间值得被浪费”的意识。

当前友谊商店顾客停留时间约3至4小时,去咖啡店小憩,去超级转转里转转,去餐馆大快朵颐,或在花园静默放空……总有一个停下来的理由。同时商店做到常变常新,草坪上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,转转卖场随时换新的商品,还有餐饮店里的全新菜单,让顾客每次来都有新感觉。

图片
图片

启示五:服务核心变革——先服务商户才能更好的服务顾客

友谊商店将服务对象从顾客转变为商户,提出“商户成功=顾客满意=商业繁荣”的理念。商户直接触达顾客、承载消费体验,顾客的满意度、复购率、口碑传播90%由商户的服务品质决定,所谓“商户强,则商业旺;商户衰,则生态枯。”

友谊商店实施“一店铺一策略”,从统一招商政策到差异化扶持、从标准化管理到定制化解决方案、从被动响应诉求到主动诊断痛点,秉持着赋能而不干预、共建生态而非零和博弈的理念,真正把商户需求摆在首位。

不同于传统的品牌供应商,这里的主理人是一群有趣、有个性的人,在商装过程中总是灵感迸发,不断提出个性化需求,比如铁手咖啡想在店内种植三棵树、迷迩餐吧打造全黑色的装修风格、阿招鸡煲“相中”众多商店老物件,商店都竭尽全力给予支持。正像那句歌词“那些你很冒险的梦,我陪你去疯”,为了友谊焕新,我们愿意陪主理人去疯狂一下!当商户因精准扶持获得更低的试错成本、更高的经营效益后,自然会将自身资源倾注于优化产品品质、创新消费体验、提升服务细节上,最终形成“商店-商户-顾客”的黄金三角闭环。

图片
图片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02

从友谊看非标商业打造

图片

5月中旬,尚喜平、祝捷、董顼与招商中心、北京区域各门店主要负责人齐聚友谊商店,共同探讨经营发展与转型调整策略

非标商业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创新模式,通过对空间场景的重塑、品牌组合的再造及运营逻辑的升级,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,打造出形式灵活、个性鲜明且极具差异化的商业新形态。

“友谊转型总设计师”集团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、总裁尚喜平强调:我们将友谊商店定位为非标商业标杆,因其突破了传统零售的边界,创新性地融合多元业态,打造集休闲、体验、健康及生活美学于一体的复合空间。非标商业的核心在于去标准化,其长久运营的关键在于将独特性转化为“不可替代的用户价值”,并通过持续创新、精细化运营和深度用户互动来维系这一价值。我们创新打造社群化娱乐场景,实现全龄段互动体验,这正是非标项目的独特魅力所在。“一店一策”的个性化运营策略,是我们应对市场细分、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制胜之道,也将成为王府井集团商业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向。 目前,喜悦购物中心已成为二次元商场的行业标杆;未来,我们更期待友谊商店能重新定义城市花园商业的新标准。 

集团副总裁、北京区负责人祝捷认为:非标是零售行业的新兴概念,是商业运营随时代发展形成的新业态。友谊商店被定义为非标,需先明确其对标对象,对标是传统零售业,以商品销售为核心,而今更侧重服务与体验的提供。新友谊花园为全球友人打造聚会交流、共度愉悦时光的场所,我们亦须与时俱进,为消费者提供体验空间,全方位满足生活需求。无论传统商业或非标商业,本质目的都是满足消费需求。

集团副总裁董顼认为:在前一个商业周期,我们做的是通过同样的连锁模式把一些优质的、标准化的产品输送到各个销售网点。非标商业的核心在于无固定、无预设标准,它要求深度洞察在地人群生活方式,结合物业特性,打造独特场域。其成功关键在于为项目找到不变的核心灵魂,也就是门店的定位,并持续迭代内容,包括品牌、业态、场景,精准服务周边人群。这种“恒定灵魂”与“动态内容”的共生即是非标项目的独特价值。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03

从友谊看发展蓝图

图片
图片

以友谊商店经典元素为设计灵感的“友谊限定”文创产品,新鲜亮相即备受喜爱

城市与商业体的共生共荣,是两股生命力在动态平衡中不断校准的永恒命题。面向未来,友谊商店需要以战略定力深耕长期主义,在持续迭代中完成商业价值的淬炼。这一进化过程,既需要敏锐捕捉消费脉搏的精准洞察,又需要打造直击人心的内容体验,更离不开对“人、货、场”三位一体商业本质的极致雕琢——每一个细节的优化,都是对商业与人性的深度对话。 

友谊商店在园区公共空间活动规划与设计方面,深耕用户粘性与社群生态、保持创新活力与内容迭代,花园会慎重选择符合调性的音乐会、快闪、公益活动、国际交流等活动,避免过度商业化,为客人营造舒适感和轻松感;花园精致化打造的同时,也向园区的各个角落伸展与生长,充分利用空间,呈现更多有趣味、有个性的微空间。

商店管理方面,加强组织机构建设,摸索实践适合非标园区的管理模式,打造专业且富有激情的运营团队,建立抗风险与动态调整能力;加强年轻人培养与锻炼,将商店的营销活动、形象设计、商户品牌管理等工作大胆交给年轻人。

线上运营方面,深度挖掘友谊商店历史底蕴进行差异化内容输出,将经典文化符号持续转化为当代吸引力。小红书平台强化与入驻商户、网络达人的共创联动,策划话题活动持续引爆声量;抖音直播带货在高效化去库存的同时,深化与珠宝等战略品牌的跨界直播合作,拓展影响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友谊商店提炼建筑、熊猫LOGO、夜市券等“IP元素核”开发的文创纪念品,让顾客在店内体验后,能将承载友谊IP符号的商品带回家。春节与Berry beans合作,以复古包装纸设计咖啡包装;五一将熊猫LOGO打造为“新友谊代表”,上面的“友谊欢迎你”字样也正是对客人的表达;端午联名书店推出含种子的老友谊夜市券门票,当日领取600+份。首批推出明信片、印章、冰箱贴、帆布包、扇子、书签等六大类十余款文创产品,用于售卖与赠礼。

持续创新和调整是在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,企业获取市场关注、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。转型调整没有完成时,创新创业永远在路上!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04

从友谊看

创业永远在路上

图片
图片

创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远征,是探索与突破的永恒交响。它不是短暂的冲刺,不是阶段性的战役,而是持续进化、永不停歇的探索之旅。在这场征程中,创新是动力,坚持是底色。风雨与彩虹交替,考验着创业者的定力,既不被荆棘所阻,也不为鲜花所惑。真正的创业者,必是时代的破壁者,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发现机遇,以创新的思维重构价值;以冒险的勇气突破边界,以坚韧的意志穿越周期。他们深知:独行者速,众行者远。因此既要有领航者的远见,也要有凝聚团队的胸怀;既要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,也要具备持续进化的智慧。每一次跌倒都是认知的升级,每一次调整都是战略的进化。

友谊商店的崛起印证了一个真理:在创业的坐标系里,没有终点,只有新的起点,每一次阶段性的成功都只是新的起点,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。这个国际消费新地标用实践诠释“永远在路上”的创业哲学。站在时代的风口,唯有时刻保持“归零”心态,才能在变局中开新局,在挑战中育新机,持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。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随着本期推出,《我命由我不由天——友谊商店脱“僵”转型之路》系列报道即将画上句号。然而,故事远未结束,今天我们既是按下“回顾”的暂停键,也是按下“展望”的启动键,带着更清晰的方向感,一起重新出发,探索充满可能性的未来。

(党委工作部)

图文来源:WFJ火龙果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