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以来,中国零售企业加速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。随着国内市场渐趋饱和且竞争白热化,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,探寻新的增长契机。
企业出海已是大势所趋,要想把握机遇,寻求增长,中国零售企业需要识别以下三点策略:
01
瞄准新兴市场
继中国零售企业成功打入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市场后,东南亚、中东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重点拓展区域,速卖通、希音、拼多多跨境平台(TEMU)和TikTok Shop等电商平台便是例证。
这一转向新兴市场的趋势由多重因素驱动。一方面,这些地区经济增长迅猛,中产阶级不断壮大,购买力持续增强,对寻求新客户群的零售企业极具吸引力。另一方面,与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市场相比,这些市场竞争环境相对宽松,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易进入的切入点。
此外,东南亚与中国文化相近、地理相邻,自然成为中国企业拓展业务的延伸区域。蜜雪冰城便是利用这一优势,在东南亚开设数千家门店,多数原料从中国采购。美团也采用相似的思路,选择香港作为首个境外市场,推出外卖平台KeeTa,凭借高额补贴和高效配送服务迅速占据领先地位。
02
合规与本土化是关键
遵守当地法规是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。这包括遵守会计、税务、海关、劳动法和反洗钱法规。违反当地法律法规可能导致巨额罚款、法律纠纷,甚至被逐出市场,对企业战略产生深远影响。例如,澳大利亚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和高昂运营成本,给蜜雪的低价策略带来巨大挑战。
此外,企业还需应对当地的保护主义政策。希音SHEIN于2021年退出印度尼西亚市场,TikTok Shop在印尼也曾因社交媒体电商的新规而被暂时关闭,后通过与当地电商企业合作才恢复运营,这充分凸显了了解并适应当地监管环境的重要性。
本地化策略要求企业根据当地市场状况、文化习俗和消费者需求,调整产品、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。这需要深入理解当地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行为。例如,蜜雪在东南亚推出热带水果口味的茶饮和冰淇淋,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。与当地网红和名人合作也能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接受度。
03
内外贸融合提升竞争力
内外贸一体化是中国零售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。通过整合国内供应链优势,企业能够提升国际业务效率、降低成本,并有效应对全球市场波动。
例如,希音SHEIN大部分生产在中国进行,凭借灵活的数字化供应链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无缝衔接。蜜雪大部分原料来自中国,自建供应链确保其高效与稳定,推动其快速扩张。
海外仓的建设也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环节。在关键国际市场设立仓库,可大幅缩短配送时间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例如,速卖通的海外仓网络实现了快速配送和本地化售后服务,增强了其在全球电商领域的竞争力。
提问
有关零售企业出海,专家替你解答
中国零售企业海外扩张面临哪些主要挑战?
主要挑战包括应对复杂的监管环境、适应当地市场条件以及供应链管理。
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是避免法律问题和处罚的关键,但不同国家法规差异大,对习惯国内相对统一监管环境的企业是一大挑战。
企业还需深入了解并满足当地消费者偏好和文化差异,从营销策略到产品设计都需相应调整,这需要投入大量市场调研。
供应链物流方面,高效物流是满足客户期望和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,但长距离运输中确保及时交付和产品质量难度较大,尤其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。企业需建立强大物流网络,甚至考虑在当地制造或组装。
中国零售企业如何在海外市场有效实现本地化运营?
有效本地化涉及多个方面。首先,企业应深入开展市场调研,了解当地消费者偏好和文化差异,为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。其次,聘用当地人才并与当地企业合作,获取有用的市场信息,助力应对当地商业环境。再者,调整产品和服务以契合当地需求,如推出特色口味产品或与当地网红合作,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。
本土化,即不能一刀切,它需要对每个市场有细致入微的理解。例如,适用于东南亚的策略未必在中东奏效。企业需灵活应变,勇于尝试不同策略,找到最能打动当地消费者的方式。
技术在中国零售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中发挥何种作用?
技术在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人工智能(AI)、区块链和物联网(IoT)等数字技术使企业能够优化供应链管理、提升客户体验并实施精准营销策略。例如,速卖通和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精准定位客户,提升营销效果。区块链技术则可以保障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,增强信任度和可靠性。